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

河南国际频道2023-11-08 20:19:31

11月7日到9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多名植保科技工作者齐聚郑州,参加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围绕“植物健康与生物安全“这一主题,共商我国植物保护高质量发展大业。

本届年会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协办,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bevictor伟德、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承办。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植物保护学界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被列入中国科协2023年“重要学术会议指南”目录,有11位院士、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学科发展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交流科研进展。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朱焕然出席开幕式并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剑平在开幕致辞中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四服务”职责定位,汇聚全国植物保护科技创新力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农业安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一是要切实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二是要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我国植物生物安全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提升原创能力上下功夫,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植物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三是要营造创新思想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优化学风作风,努力构建具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凝聚强大正能量,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经理张新友在致辞中说,中国植保界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共聚郑州,对于推动我国植物保护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农科院是省属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有9个职能处室、23家直属研究机构、1个基地管理服务中心,研究领域涵盖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蔬菜、烟草、食用菌、中药材、水产、桑蚕等特色产业,以及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张新友院士说,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频发、重发的省份,我省常年发生各种病虫害6亿亩次以上,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做好河南植保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立于1958年,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草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棉红蜘蛛系列研究及河南棉虫综合治理示范”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黄矮病冬春区间流行关系及春麦区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昆虫地理学、甘薯病毒监测与防控和除草剂药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保障河南农作物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以来,依托植保所建设的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0号昆虫雷达站均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与企业合作研制的昆虫雷达出口英国,主编的《现代植保新技术图解丛书》获得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金奖,全院植保科技事业有了新发展。

希望全国植保界专家学者继续关心支持河南的创新发展,也希望河南省植保科技工作者把握好全国同行专家齐聚河南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据了解,本届学术年会共持续三天,陈剑平院士、宋宝安院士、康振生院士、柏连阳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和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应邀做专题报告。同时举行了5场平行论坛,参会人员学术水平高、覆盖面广,代表了我国植保科研工作的最高水平。


记者 刘晓飞 李亚龙 赵战胜 张玉珂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APP体验更佳
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