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庆周(1942-2020),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河北魏县人,中共党员,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经理、书记、研究员,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
1965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学院植保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12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65年至1979年在宁夏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工作,任技术员;1979年1月至2003年2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历任植保所技术员、副所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经理、经理、书记。2009年退休。
先后主持完成1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特别是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的“小麦黄矮病冬春麦区间流行趋势预测”研究,解决了学术和生产上的一些重要难题,该项研究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群建设研究”获得河南省1993年星火科技一等奖。相继在《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内植保界有较高的知名度。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经理兼党委书记期间,大胆推进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并同时采用“三票制”选拔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培养人才,提出了以“控制论”原理指导科研活动的新思路,使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八五”期间,在全国省级科研单位综合实力评比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由“七五”的第十名上升为第四名,“九五”期间,全院共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19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和国审品种数量均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名列第一;“十五”期间,带领班子成员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使农业科学院承接国家科研项目达到38项,省级重点以上攻关项目35项,科研经费3500万元,为我省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推动农业科研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同时,带领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为保护老试验地与建设新试验地做了大量辛苦的开拓性工作。江泽民同志于1996年6月亲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视察,其中多项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表彰。2001年7月1日他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且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议,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先后主持完成1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特别是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的“小麦黄矮病冬春麦区间流行趋势预测”研究,解决了学术和生产上的一些重要难题,该项研究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群建设研究”获得河南省1993年星火科技一等奖。相继在《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内植保界有较高的知名度。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经理兼党委书记期间,大胆推进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并同时采用“三票制”选拔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培养人才,提出了以“控制论”原理指导科研活动的新思路,使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八五”期间,在全国省级科研单位综合实力评比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由“七五”的第十名上升为第四名,“九五”期间,全院共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19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和国审品种数量均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名列第一;“十五”期间,带领班子成员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使农业科学院承接国家科研项目达到38项,省级重点以上攻关项目35项,科研经费3500万元,为我省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推动农业科研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同时,带领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为保护老试验地与建设新试验地做了大量辛苦的开拓性工作。江泽民同志于1996年6月亲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视察,其中多项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表彰。2001年7月1日他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且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议,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