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强,男,汉族,1963年1月生,河南济源人,现任省植保植检站书记、推广研究员。伟德BETVLCTOR1946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今在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工作,一直从事植保科研与推广工作。兼任河南省植病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农学会理事、河南现代农业研究会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专业研究与实践,成绩斐然,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农区害鼠研究、东亚飞蝗蝗区勘察及综合治理研究、小麦纹枯病病原学及发生规律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点植保科研与推广项目,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主要有“东亚飞蝗蝗区勘查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人之一)、“河南省农区土蝗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1名)等;主编出版植保专著15部,科普书籍10部,主要有:《河南害鼠及其综合治理》《河南啮齿动物志》《河南蝗虫灾害史》《河南农业病虫原色图谱》《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手册》等;在《华北农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国家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1992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995、2001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蝗虫防治先进个人”,1996年被省人事厅、省科委、省科协等评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001年被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六厅委评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004年被省人事厅等六厅局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获“河南省直机关自主创新十大共产党员”,2008年被团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等七部门授予“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目前主要从事全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科研与推广工作。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今在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工作,一直从事植保科研与推广工作。兼任河南省植病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农学会理事、河南现代农业研究会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专业研究与实践,成绩斐然,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农区害鼠研究、东亚飞蝗蝗区勘察及综合治理研究、小麦纹枯病病原学及发生规律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点植保科研与推广项目,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主要有“东亚飞蝗蝗区勘查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人之一)、“河南省农区土蝗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1名)等;主编出版植保专著15部,科普书籍10部,主要有:《河南害鼠及其综合治理》《河南啮齿动物志》《河南蝗虫灾害史》《河南农业病虫原色图谱》《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手册》等;在《华北农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国家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1992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995、2001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蝗虫防治先进个人”,1996年被省人事厅、省科委、省科协等评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001年被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六厅委评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004年被省人事厅等六厅局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获“河南省直机关自主创新十大共产党员”,2008年被团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等七部门授予“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目前主要从事全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科研与推广工作。